当前位置: 语海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县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 来源:网友投稿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全县14个乡镇,251个行政村,6万户,2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6.5万。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是山西省58个贫困县之一。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办深入贫困乡村,对全县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现状

沁水县1985年有13.8万贫困人口,经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新世纪实施的两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有近10万人脱贫致富。到2014年底,按市定人均纯收入4500元为贫困线,全县有75个贫困村、13250个贫困户、39467贫困人口;
2014年扶贫建档立卡,按照国定农户人均2300元的贫困线,我县在82村识别贫困户6878户、19445口人,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村、户、人口的11.2%、11.5%和12.7%。28个省定贫困村人均纯收入5978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7932元低1954元,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上看,一产收入占80%以上,二、三产收入不足20%;
从一产收入构成上看,种植业收入占82%,养殖业收入占18%。特别应注意的是28个贫困村均无固定集体经济收入,仅有少数几个村有很少的临时性收入,而村均债务高达43.6万元。

二、致贫原因

我县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分散的个体贫困并存,生态环境贫困与农民素质贫困并存。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一是饮水困难。贫困村大多处在边远地区,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水利设施毁损或年久失修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全县有13个贫困村的32个自然庄约2300口人,因水利设施毁损或年久失修或水源不足,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不彻底,柿庄镇海江村有3个自然庄,因水源不足,70余口人吃水问题出现反复,村民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担水。土沃乡洞沟村、南阳村等石炭岩地区,因水源问题,出现季节性吃水困难。二是交通条件落后。受自然条件限制,贫困村人口少,经济条件较差,撤乡并村后一部分行政村成了自然庄,离主村较远,虽在“两个全覆盖”中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窄,坡度大,雨雪天危险时有发生。在这些村中有6个村、48个自然庄道路出现破损问题,占贫困村总道路的11.2%。据调查统计,我县有50口人以下的自然庄316个、2577户、6924口人;
50-200人的自然庄218个、7340户、21250口人。这些贫困村大多在山大沟深地区,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公益设施滞后,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历史欠债过多,各项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据调查,贫困村村村有外欠,欠债主要由“两免”前的陈年旧账,“村村通”、“安全饮水”及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等工程欠款,农村环境整治的债务等三部分组成。截至2013年底,全县75个贫困村累计欠债3270万元,村均43.6万元。龙港镇固镇村,外欠总额181万元;
柿庄镇海则村,欠债总额达202万元;
固县乡坪头村1988年贷款修路外欠7000元,因村集体无力偿还,到2013年本加息累计外欠达16万元。许多欠债村因债务过多,压得村里喘不过气来,使村里动弹不得。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村级债务已成为制约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严重的制约因素。

第三,公益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农村公益事业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撤并和医务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着这些村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且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一是贫困村医卫人员缺乏。2008年市里为每个贫困村扶持3万元兴建卫生所,但目前部分贫困村医卫水平低,特别是贫困村中的自然庄,连最基本的吃药、打针条件都不具备,存在着看病难的问题。二是贫困村小学生上学难。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必底乡政府所辖5个行政村有一所初中和24所小学,由于撤乡并村,中小学陆续撤掉,现40里长的必底河流域内无一所学校。在所调查的贫困村中,由于生源少、居住分散、学龄儿童上学困难,这些学生的家长跟着孩子在外租房陪着上学,更谈不上幼儿教育了,给家庭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加重了经济负担。

第四,产业结构单一,农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贫困村全部以一产为主,以二、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村没有,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土地单位面积收入低。在一产中大多以种植业为主,约有30%的村小规模发展养殖业,养殖户或合作社不足10%,加之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使农业调产的条件受限,农民增收的渠道狭窄。

三、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农业束缚,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贫困村有90%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收新技术、新事物较慢,自主创业、走出去闯市场的人不多,对现代农业缺乏认识,急功近利。特别是部分村干部对自己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不足,脱贫办法不多,村里没资金发愁,手中有了钱不知上什么项目,遇事躲着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年一轮换,没有长远打算。绝大多数村民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靠苦力务工、打工的占80%以上,部分村民思想封闭保守,“懒”字当头,打打麻将,晒晒太阳,安于现状,不敢冒风险,不愿在现代农业上投资,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依靠仅有的土地和国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加之贫困村绝大多数为纯农业村,无其他收入,资金筹集困难,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很难发展或欠债建设,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低水平徘徊。

(二)“输血”大于“造血”,精准性不强。长期以来没有真正把扶贫资金精准地落实到贫困人群头上,用在村委的,成了“一次性”的项目,当年可起到增收效益,没有可持续性。比如:嘉峰镇柿沟村,地膜覆盖小麦,每亩增产200斤,增收200元;
胡底的前岭村种植大葱,每户补助约150元,当年,农户直接得到了实惠。用于合作社的,由于大部分合作社不规范,实质上扶持了“能人”和个人,精准性、针对性不强,扶贫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撒了胡椒面。从2009年至今,扶贫资金总投入1823万元,我县第一轮贫困村106个,第二轮75个,每个贫困村平均10.3万元,扶贫项目194个,每个项目平均9.4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每户平均投资约20万元,省市县每户平均补助约2万元,占10%,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还是移不出来。

(四)驻村扶贫工作队,没有真正沉下去。我县有99个县直单位包村,640个科技干部包户,能做到的工作就是给村里争取些资金,每年给贫困户捐资100-200元,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形式上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但治标不治本,对于怎样使这些贫困村脱贫,没有切实可行的增收措施。责任考核流于形式,虽然每个村都有驻村工作队,但是激励机制不明确,扶贫效果不明显。

(五)项目发展后劲不足,半数效益不佳。多年来,每年扶贫资金不大,但项目年年有,种养加等项目在全县14个乡镇星罗棋布,总体零乱,喜中带忧。效益好的、收入一般的、濒临倒闭或已倒闭的各占三分之一。国家、省龙头企业丰田、沁花、金田园、源通等除扶贫资金扶持外,其它涉农资金年年在投入;
养殖业由于市场风险,忽冷忽热,一些饲养场甚至闲置;
核桃、中药材等项目,管理跟不上,不到盛果期,没有明显效益。

(六)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快。逐步形成了以资源为主的“资源”型财政,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滞后。2002年沁水县被定为省定贫困县,财政总收入1424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166元;
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34.5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932元;
十一年财政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24.1倍和3.7倍,财政总收入的增幅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二是乡村之间的差距。2013年收入最高的嘉峰镇长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082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倍,是收入最低的土沃乡洞沟村的3.4倍。三是农户之间的悬殊。一方面有煤有气有资源,交通发达的地方,整体收入高;
另一方面农村涌现出的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年收入是绝大多数边远山区靠传统耕作收入的几倍或几十倍,这样凸显了某个区域的富裕,遮隐了一个群体的贫困。

四、扶贫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依托市县领导下乡包村驻村活动,从2015年开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下乡驻村活动。每年选择5-10个村,每村安排一定的扶贫启动资金,抽调副科以上领导带队包村,一包三年,精准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都有具体的帮扶措施,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提拔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提拔重用一批扶贫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干部,确保扶贫干部心到、身到,用心、用力扶贫。

(二)进一步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定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全面落实多元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建立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投资机制,继续执行一个工矿企业帮扶两个贫困村,县直单位干部下乡驻村结队帮扶政策。组织协调发改、农业、林业、农机、水利、交通、残联、民政等部门齐头并进,资金捆绑使用,投资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共同发力。形成党员、领导、单位、科技、产业、教育等社会合力互动的大扶贫格局。

(三)进一步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省定百企千村企业恒泰、中宝、嘉沁、枫彩、北京花卉入驻我县以来,在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就业方面已显现出强有力的龙头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1000多人直接或间接在这些企业或其带动的养殖场就业,每人每月收入在1500-2000元左右。这些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带动全县14个乡镇50个村5000-6000人就业,可流转土地2500-3500亩,农民年可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我县招商的12个项目全部落地之后,将为我县贫困农民就业和收入带来可观效益,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四)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示范带动、项目支撑、政策支持、考核激励、精准扶贫机制。涉农单位和下乡工作队要着力抓好省定的百企千村企业和县招商的其它项目的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带动的贫困村,深入实施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大对贫困村产业扶持力度。县财政要多部门、多渠道配套贫困村省市项目,撬动企业、合作社、个人资金,调动农民从事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把资金分配与扶贫目标、任务、减贫效果相结合,建立扶贫特困基金,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部分贫困村“开发性”扶持;
对贫困村或非贫困村的特困户,“济困”扶贫,对症下药,每户扶持1000-2000元的项目资金,解决产业项目中的实际困难。邮储银行贷款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户3-5万元,扶贫办实行贷款贴息和农业企业风险担保,把农业产业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五)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素质。以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为核心,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提供的就业岗位及其它就业岗位,瞄准贫困村可就业的劳动力,从现代农业理念和适用农业技术入手,增强干群的发展意识,组织骨干群众参加恒泰养鸡生产,嘉沁、中宝等食用菌开发项目,多渠道提高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组织部、党校、人社局、共青团、妇会、农委、农机、扶贫等单位的联合作用,紧紧围绕农村两委主干培训、千村万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系列培训,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心和勤劳致富、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农村“两委”干部培养成现代农业的“领头雁”和“火车头”;
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特别是农村青年打造成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带动项目村群众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业适用技术,逐步消灭贫困地区农村“零”就业家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五、贫困村增收的路径

(一)在种植业上作文章。坚持特色农业,发展特色经济。从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出发,挖掘特色优势资源,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开发,做到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生态旅游则生态旅游。通过地膜覆盖、测土配方、秸秆还田、农业综合开发等措施,提高小麦、玉米、小杂粮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二)在畜牧业上再拓展。紧密结合我县地域辽阔、森林资源、牧草、水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大力发展养羊,培育建设若干个养羊大乡,一批养羊大户,抓好两个万只羊场,10个千只羊场的建设,全县年饲养量达到50万只,实现养羊大县到养羊强县的转变;
二是依托大象“一条龙”养鸡项目,进一步做强做大肉鸡养殖产业,年出栏达到3000-4000万只规模;
三是组织实施好全县600余户蜂农的产销,提高蜂产品深加工能力,让沁花、圣康品牌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三)在百企千村和农村合作组织上搞带动。要发挥省定百企千村和县招商企业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这些企业既是农民打工挣钱的好去处,也是学习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好场所,通过辐射带动,增强我县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要逐步规范合作社的运行,在扶贫贴息贷款投向和方式上,除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外,不管哪种所有制的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收入,都要积极支持,让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

(四)在土地流转上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意见》精神,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在稳定承包权的同时,放活经营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土地流转方式上,不作统一规定,把决定权交给农民,从实际出发,支持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力量等多种经营主体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企业,让农民直接、充分、持续受益。

(五)在乡村旅游上迈大步。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依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旅游资源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要给予重点支持,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移民搬迁、特色景观旅游、乡村历史文化名村和千年古县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

(六)在易地扶贫搬迁上搞延伸。从2015年开始,易地扶贫搬迁由集中移民延伸到分散移民,鼓励更多的山区农民走出大山;
把在原承包土地上种田和在迁入地从事二、三产业相结合,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七)在作风转变上常态化。要有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把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作为实现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努力补好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突出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推荐访问:扶贫 调研报告 工作

热门排行

开展党建引领工作心得体会(3篇)

(篇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找准了定

2023年度中央一号文件要点速读心得体会范本

要点速读精选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五篇

【篇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简政放权放管

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五篇】

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不是年少无知,只是不惧挑战,凡事求个明白,

2023年度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2022年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下面是维湃网小编为您推荐全面依法治市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

把“人民至上”落实到人大具体工作实践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政治品格,也是各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共5篇)

第1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人存在问题和不足1、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不深。在理

班主任助理工作设想(1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个人工作说明书(六篇)【完整版】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

最新河长制工作年终总结(6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