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海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农村发展工作经验心得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按】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持久动力 近日,全国各地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陆续到岗,以饱满热情握紧“接力棒”,持续为…小编为您整理了《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农村发展工作经验心得6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持久动力

 

     
     近日,全国各地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陆续到岗,以饱满热情握紧“接力棒”,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乡村振兴,需要传承“金牌种子”。大树成长要靠根,根深才能叶茂。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基础。要建设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必须重视高素质乡土人才培养,确保后继有人。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就是运用脱贫攻坚重要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重视培育乡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破“土”而出,成为打通农业技术供需“最后一公里”的好帮手。他们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带领乡亲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需要厚植发展沃土。一方沃土养一方人才,优质的发展土壤能源源不断提供养分。发掘人才是“引龙入海”,培育人才是“深水养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聚合攻坚力打好乡土人才引育组合拳,把对本土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引进人才同谋划、同部署,为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压“担子”,又卸“包袱”。通过开展职称评审、创建平台载体、组织交流培训等系列举措,吸纳“有绝活、有本领、懂经营”的人才组建专家组,下田地、访农户、解难题,培养更多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乡村振兴,需要政策留人留心。吸引乡土人才,仅靠“求贤若渴”的诚心还不够,关键是要有支持其长远发展的好政策。地方要因地制宜出政策、优环境,不拘一格“留”人才。只有聚焦乡土人才在创业创新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建立完善的乡土人才激励机制,落实支持乡土人才发展的新政策、好政策,在税收、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广泛宣传农村发展的新环境和面临的新机遇,才能不断激发乡土人才回乡创业的热情和信心。让乡土人才来得开心、干得放心、留得舒心,真正落地生根,心无旁骛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造血蓄能”。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把人才工作抓在手上,提升乡土人才能力水平,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乡土人才发展环境,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从乡村振兴局挂牌看四川乡村振兴美好明天

 

  5月28日,四川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乡村振兴局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工作。(5月29日《四川日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设立省乡村振兴局,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省乡村振兴局的前身,是省扶贫开发局,作为脱贫攻坚牵头部门,自成立以来,坚持不懈抓扶贫、促脱贫,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可圈可点的贡献历史有记载,人民在铭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四川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四川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标志着全省“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标志着四川向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之于脱贫攻坚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没有可持续的增产增收机制,已脱贫的人口会随时再次返贫,脱贫攻坚的成果也就付诸东流。通过乡村的全面振兴,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增强和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以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省乡村振兴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哪个部门单独就能完成的。乡村振兴局挂牌,让我们看到了四川乡村振兴美好明天。只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九牛爬坡,人人出力,如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一样奋斗打拼、辛勤耕耘,用不懈奋斗打磨乡村振兴的美好模样,就能合力绘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开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续写更多更精彩的篇章。

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谱好“四部曲”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抓手,是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要着力谱好人才、产业、生态、文明“四部曲”,才能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谱好“人才曲”,发挥人才效益合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需要大量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一是积极搭建人才“信息库”,根据需求“人尽其才”。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考察,全面摸清各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方面情况,找出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精准匹配人才。二是注重精挑细选,选派好驻村工作队。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挑选出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行好的优秀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做好农村群众的“领头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拓宽好群众致富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先进的理论科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农民群众传授先进的农业知识、开阔的发展思路,指导好农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谱好“产业曲”,激活乡村造血功能。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兴旺,农民群众生活才会富裕。一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让产业路“多元化”。不断加快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与专业技术团队、科研院校、大型企业携手合作,打造“产学研”孵化园区,借助先进技术成果,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产业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农产品“活起来”。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抖音、淘宝、微博、微视频等方式,开设线上直播活动,邀请网络红人助力农产品直播带货,把乡村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开启乡村振兴的“淘宝路”,为产业振兴开拓销售渠道。三是整合当地资源优势,让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整合好、利用好生态、旅游、土地等资源优势,结合地形、天气、土壤成分等方面特点,培植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农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谱好“生态曲”,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乡村最好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是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联合动员生态环境局、林业局、城市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改善农民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行动自觉,逗硬推动乡村环境“高颜值”。二是持续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氛围。开展“家家庭院美、村村大花园”、“美丽村庄”、“靓丽家园”等方面的环境评比活动,通过生态标语、横幅、广播、展板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生态家园的主动性。三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扎实推进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为河水留“白”,为发展增“绿”。


     谱好“文明曲”,树立乡村文明新风。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精准选派政治站位高、理论素养好、懂农业、会技术的驻村干部深入农村,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趣味、科普法制、农业实操课程等方面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领农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跟进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时事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二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厚植乡村文化底蕴。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挖掘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把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编进教材,编著一批经典书籍,带入课堂,形成一批经典课程,用红色精神涵养乡村文化,强化典型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三是持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全面了解农村文化设施现状,根据问题逐一整改,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要阵地,搭建村民百姓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村级文化惠民活动,切实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积极构建乡村振兴的“杠杆系统”

 

  时下,乡村振兴已全面开启。我们精神抖擞,再上征程。如何以产业为杠杆,以人才为动力,撬动乡村事业蓬勃发展,是完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关键。我们应立足实际,积极构建乡村振兴的“杠杆系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定好产业方向,有效减少“阻力”。我们都知道杠杆系统中,阻力越大越费力。只有科学减少阻力,才能提升杠杆的机械效率。所有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是降低成本,农业产业也是如此。我们要深刻懂得农业的主战场在农村,瞄准农业、发力农业,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村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产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实际选好产业,在起点上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方向。另一方面要积极制定发展规划,为实现农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尤其要聚焦产业布局、区划等成长性部分,使现在和未来成为有机整体。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

  做好人产结合,主动找准“支点”。只有找准支点,才能有效控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进而决定阻力端的抬升高度。对于农业来讲,没有特色必然没有利润空间。所以相关人才除了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预判能力,更要具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本领。要发挥自身特长,更要激发挖掘乡村的“潜在特长”。这样“长”“长”联合,同频共振,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不但可以加速乡村的发展,更能够在一次次“战术胜利”中积累勇气和斗志。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人才和产业可以相互校正、相互适应,从而寻找到最佳“支点位置”,为实现最大输出,筑牢结构性基石。

  不忘初心使命,全面提升“动力”。杠杆结构再完美,若没有动力支撑也必然毫无用处。而我们必须明白动力源自何处,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基层群众就是我们的动力源泉。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所以“以民为本”才是关键。振兴的目标已立,我们唯有在具体实践中,以农民的视角出发来考虑问题、寻求路径,才能牢记使命,守住初心。投身于造福农民的事业,就要让父老乡亲感受到党的温暖。人才除了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还应成为广大农民的“贴心人”。所以我们要练就“深情”的本领,如此事业才能长久,才有温度,才能动力不竭。

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求“同”存“异”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各地纷纷选派新一轮的驻村干部到基层一线进行锻炼,这一举措无论是对干部个人成长,还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驻村干部要牢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任务,驻村也驻心,融情于万物,在工作时实现自身“求同”、在干事上保持自我“存异”,营造勇担当、敢作为良好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基层一线,驻村干部“求同”在哪里?

  “求同”是“同于群众、化繁为简”。关键在于通过拉拉家常的方式融入群众内部,讲“土话”,以“真”示人,以“情”动人。讲方言,关键要讲大白话。干部能说会道是好事,但切忌咬文嚼字、掉书袋子,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驻村干部要经常到田间地头、背街里巷,和群众同坐一条凳上,多听、多学、多讲,如此一来,群众语言能力就会丰富起来,久而久之自然能将上级政策“翻译”成方言。驻村干部要切记“假、大、空”,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事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吃饭冷暖问一问,被子厚薄摸一摸”,讲贴心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求同”也是“同于基层、感悟文化”,了解当地特色与风土人情。对于基层乡村群落而言,风土人情、地势地貌、基础设施、资源设备各有不同,按部就班地传达实施上级政策是行不通的,有时甚至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状况。如此,因地制宜站在各地的实际乡情出发方能找寻新出路,充分挖掘政策的优势所在,干出更多利国利民的好事。“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发展的基础不尽相同,推进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方能各美其美、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就需要驻村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当地的特色,寻觅一条适合当地的乡村振兴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存异”于何处?

  “存异”首先“异在创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作为乡间新鲜血液,具备卓越的创新能力,可为基层提供发展新点子、谋划新出路,因此,将时代政策拆解成群众乐意听、干部主动学的知识将是驻村干部的一大重任。驻村干部工作中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自我封闭,势必难以开展好自身工作,也不利于自身成长。因此,入驻第一线的“士兵们”应有敢于破除陈规的勇气,进一步提高洞察力,增强自身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有效破解基层各种难题。要沉下身心,深入一线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自我提高。

  “存异”更“异在心态”。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要用自己干事创业的激情来影响鼓舞基层群众。乡村振兴是一条需要不断开拓探索的漫漫长路,很多文化水平较低、见识比较少的基层群众难免会有“畏惧心理”,害怕自己投入时间、金钱、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驻村干部作为助民富裕的“带头人”“领头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用真情实意来感染他们。要充分发挥“引”字功效,言传身教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员,激励身边人、身边事产生积极影响,形成“党员带头,大家来干”的良好氛围,广大干群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

 “三色画笔” 绘出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嘱托。”5月18日,福建省委书记在长汀县调研时,再一次提醒了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奋斗的新起点。

  使命依然在肩,奋斗仍然未止,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用好“三色画笔”,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科技赋能、传承红色基因,才能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奋力谱写福建新篇章。

  用好生态保护“绿色画笔”,绘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锦绣“山水图”。“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长汀县策武镇的南坑村,从曾经的“难坑”到如今的“富谷”,从过去的“山穷地瘦”到现在的“生机勃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荒山—绿洲—美丽家园”的转变。“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南坑村用他的实践向我们证明,留住了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守住了子孙后代的希望。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要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心存大局、放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使命扛在肩,争做引领绿色潮流的“先行者”和“实干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这一抹“生态绿”成为乡村振兴锦绣“山水图”中最亮丽的“底色”。

  用好科技赋能“蓝色画笔”,绘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创新“发展图”。没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科技创新引领恰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长汀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巩固开拓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时下工作的重点课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基层干部当善于把握科技发展的“窗口机遇”,顺应时代而生、紧随时代而变、接轨时代而谋。需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持续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等科技力量,推进农业发展的品牌化、规模化、优质化、绿色化,着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科技赋能的致富之路。“以新思路创造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助新辉煌”,想要确保老区苏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就必须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这一抹“科技蓝”成为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图”上最醒目的“亮色”。

  用好历史传承“红色画笔”,绘就“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理想苏区宣”的时代“复兴图”。“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历史资源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于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精神滋养。发挥好历史的价值,不是封藏,而是开放,要让历史的精神文化价值“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革命文物焕发新时代光芒。长汀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不论是从革命文物保护到历史建筑修缮,还是从旅游线路开发到文创产品设计,都让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故事和物品“开口说话”,向人们讲述着过往艰苦卓绝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厚重的历史背景和巨大的优势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基层干部,更要深挖本地红色文化的“富矿”,打好红色记忆与美丽乡村的“组合拳”,因地制宜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把“诗和远方”写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史诗”,将当年的“长征路”走成当代的“振兴路”,让这一抹“革命红”成为乡村振兴时代“复兴图”上最骄傲的“特色”。

  脱贫攻坚已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正扬帆起航。基层干部要紧握“生态绿”“科技蓝”“革命红”三支画笔,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将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一绘到底,共同助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相关文章

推荐访问:工作经验 助力 振兴 乡村 心得

热门排行

2023年最新三宽家长教育心得体会(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本8篇(精选文档)

精选8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我们把力量聚焦到关键指标、关键问题上,保持定力抓实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强化战略支撑,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

八小时外的自我管理 警示教育片八小时之外心得体会

篇一:警示教育片八小时之外心得体会一要认清形势、汲取教训,积极履职尽责,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

2023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本优选六篇(精选文档)

优选六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具体包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等内容。下...

2023年度全军开训动员令心得体会范本3篇(全文)

精选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全军开训动员令心得体会篇1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军发布的20xx年开训动员令统帅一声令,三军风雷动。新年伊始,习近...

2023年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四篇范本(2023年)

四篇精选学习两会精神要实干务实、知行合一。俗话说实干赢得未来,清谈难得人心。下面是维湃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四篇精选范文。 学习两会精...

全国两会开幕式心得感悟五篇【完整版】

心得感悟五篇此次两会正值新中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段,我国在去年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次两会是一个凝聚伟力,奋发向前的历史性...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字(3篇)(范文推荐)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2023年税务干部不忘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三篇(范文推荐)

不忘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三篇。 税务干部不忘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

2023年公司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最新五篇

学习“两会”精神最新五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下面是维湃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公司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最...